我的「完全遠距工作」之旅

Shun-Yun Hu
4 min readMay 20, 2023
2014 陪 2 歲女兒讀書
2014 陪兩歲女兒讀書

為何要遠距?
你有想過: 若你能住在任何想住的地方, 又能和世界任何角落的高手一起合作/共事, 做你最擅長的事, 和你希望在一起的人住, 是怎樣的生活嗎?

很多人因疫情而開始被迫要遠距, 隨著疫情趨緩, 也逐漸回到原來工作模式. 有些人喜歡遠距的彈性, 但也有人還是習慣辦公室的互動. 遠距究竟有何魔力, 讓遠距工作已是個不可逆的趨勢呢?

遠距最根本的價值是: 你可以打破地理限制, 甚至時區限制, 打造並形成最適合最專業的團隊及互動.

如果你真正在意並希望讓最好的人在一起共事, 要所有人集中在一起, 在這個全球化且日益複雜的環境, 將越來越困難.

此外, 很多人的生活/工作型態也變得多元. 若事情要進辦公室或實體空間才能處理, 當個人因家庭或各種因素可能不得已要去其他空間時, 工作的節奏或效率勢必會被打斷.

試想: 若你有年幼的孩子突然要接送, 或住在其他縣市的長輩臨時要你照顧, 是否你的工作就要被中斷?

我如何開始遠距?
因為我從 2003 年的碩士論文就開始研究「元宇宙」的基礎, 也相信未來會是「元宇宙」式的互動. 2011 開始創「意門科技」時就是全遠距的工作型態.

我們從 Day 1 開始就沒有辦公室, 一切的團隊討論, 客戶會議, 原則上都是線上進行.

一開始也有許多要調整, 適應的. 包括怎樣讓工作討論有效率, 及確保團隊的方向一致, 有共識.

的確有朋友也分析過: 工作型態若要多人頻繁交流, 聚在一起可能較好; 而若可以還算獨立完成, 偶而整合的, 是否同個辦公空間就不見得重要.

但因為我們團隊一開始就分住不同縣市, 也有不同的生活圈, 所以「遠距」對我們一開始就是個必然.

好處/壞處?

最主要的「好處」很明顯的是: 我能和想要關心, 照顧的家人住一起, 而不用在意通勤, 或上下班的問題.

創業隔年女兒也出生了, 當時和太太也做了「自己照顧」的決定. 因為太太是有要進工作場所的教學工作, 白天照顧孩子就自然成了我「甜蜜的工作」.

我創業 10 多年其實最驕傲的事之一是, 兩個孩子進幼稚園前, 幾乎白天都是我照顧的! 不僅是一種相信不多爸爸有的體驗, 也讓我和兩個孩子到今天都有很親密的關係.

在家主要的「壞處」其實也是因好處而來: 「工作」和「家庭」生活變得有時不太能區別, 早期我常工時較長, 照顧孩子的品質也可能受影響.

太太對我「照顧品質」最感冒的記憶之一是: 有此她發現我帶女兒在公園, 但因太累已經睡著了, 放著女兒在旁自己玩, 她看到因此非常擔心.

另個則是若「重要會議」和「家人需求」同時發生時, 勢必其中一個要受影響/被犧牲.

家人的記憶中, 全家出遊時可能發現爸爸突然會「消失」1–2 個小時, 有時家中的重要活動可能因此錯失. 不過這和我身為「創業者」的身分較有關.

但因為慢慢調適, 並感受到充分陪伴家人的重要, 我後來「訓練」自己到早上 4–5am 就起來, 9am 前就把最重要工作都完成. 一周表定工時僅 10 小時.

孩子寒暑假現在爸爸反而是可以很完整陪伴他們的! (嚴格說這非遠距的直接影響, 卻是因遠距工作衍生來的效果)

可以怎樣開始?
你可能已經用過像 zoom / google meet 等工具, 螢幕分享等功能… 這些都是基本卻也簡單上手的.

若你是老闆, 根本要思考的是: 你要靠「文化」「機制」「領導力」產生績效, 還是要靠「控管」? 而後者其實知識型工作者是越來越不買單的.

若你是員工, 可以試著去談一周 1–2 天在家工作, 而用自己的實際績效來證實, 在家工作不僅績效不會降低, 甚至反而更高 (因為時間使用更為彈性, 可以安排較長的專注工作時間, 做「心流」工作).

總的來說
因為遠距, 我現在人雖然在加拿大, 但工作的節奏都不受影響.

前陣子家中長輩住院, 我幾乎在很短時間內就可安排「進駐」去照顧, 同時工作也幾乎不受影響.

對越來越知識導向, 且面臨高齡, 少子化社會的我們, 能善用「遠距工作人力」的組織, 會是因應時代挑戰, 較有彈性及適應力的.

我的總結是: 這是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: 訓練我們對工作能更專注, 對重要的人也更能陪伴.

如果你對如何替自己創造更多時間以實踐個人的副業或創業, 歡迎來上免費的「創造時間自由的未來自己 14 天課」!

--

--

Shun-Yun Hu

Founder of Joint Commonwealth Inc. (JCF), Co-founder of Imonology Inc. Someone who enjoys to observe, to think, and to create…